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手机扫一扫 立刻联系商家
全国服务热线400-600-0728
公司新闻
《中国保险年鉴 2024》正式发行,保险中介行业全景洞察
发布时间: 2025-01-22 11:08 更新时间: 2025-02-02 09:00

Zui近,《中国保险年鉴 2024》正式发行,此前信息披露不足的保险中介经营状况得以全方位呈现。通过这本年鉴,我们能深入洞察保险中介行业的诸多关键信息,无论是市场格局,还是盈利水平、发展趋势等,都有了清晰的脉络。

一、中介市场格局:头部效应显著,经纪与代理差异凸显


依据保险业务收入,梳理出经代公司前 100 强名单,从中可以看出,行业头部效应极为突出。蚂蚁保、平安创展保险销售、明亚保险经纪、大童保险销售长期稳居前 4 名。前 20 名经代公司(仅占 2197 家经代公司的 9.1%),却赚取了行业 60% 的利润。从盈利排名视角观察,格局相对稳定,中升(天津)保险销售、英大长安保险经纪、明亚保险经纪稳坐盈利榜前排,这三家公司的总盈利占前 100 名的 40.2% 。


尽管代理机构的总保费收入比经纪机构高出 50%,但经纪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超代理机构,并且在 2023 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。在前 100 强榜单里,不少经纪公司排名上升,而代理公司排名呈下降态势。同时,2023 年互联网保险机构普遍增收不增利,其盈利能力相较于明亚、大童等传统经代机构较弱 。

二、专业中介机构经营全景(一)机构数量与保费收入


专业中介机构是剖析中介渠道发展的关键对象。截至 2023 年末,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计 2578 家,其中包括 5 家保险中介集团、1701 家保险专业代理机构、496 家保险经纪机构以及 376 家保险公估机构。另外,全国还有 11070 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。


虽然 2023 年全面 “报行合一” 尚未对中介渠道产生全面冲击,但相关数据已较 2022 年有所下滑。代理公司减少 111 家,降幅达 6.13%;经纪公司减少 151 家,降幅为 23.34%;公估公司减少 30 家,降幅是 7.4%。近年来,部分中介机构退出市场渐成常态,这主要与车险领域率先推行 “报行合一” 有关,许多依赖出单、赚取差价,却缺乏专业能力的中介公司,因承受巨大压力而无奈退场 。从保费收入情况来看,2023 年,保险专业中介渠道保费收入达 8503.89 亿元,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 16.43%。其中,主营财产险业务的保险专业中介表现优于主营人身险业务的中介。财产险保费收入为 6440.08 亿元,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 39.74%;人身险保费收入 2063.81 亿元,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 5.80% 。



(二)营收与盈利状况


手续费是中介机构的主要营收模式。2023 年,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主营业务收入总计 1312.01 亿元。其中,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主营业务收入为 791.14 亿元,保险经纪机构为 520.88 亿元。值得留意的是,少数经纪机构实现咨询费收入 17.58 亿元,虽然占比仅 3.4%,但这作为中介转型探索的一种方式,显示出专业价值有望成为新的营收来源 。


盈利方面,尽管代理机构总保费收入高于经纪机构,但经纪机构的总净利润却比代理机构高出 46%,且经纪机构的利润率(净利润 / 主营业务收入)是代理机构的两倍多。2023 年,代理机构净利润合计 24.59 亿元,保险经纪机构合计 35.95 亿元。整体行业中,中介渠道平均利润率为 4.61%,低于保险行业整体水平 。保险公估公司处于产业下游,受业务模式单一、运营成本高、议价能力弱等因素影响,2023 年仍在亏损边缘挣扎。376 家保险公估公司合计业务收入 45.61 亿元,净利润为 -0.75 亿元。其中,盈利机构仅有 179 家,占比不足 50% 。



三、经代机构深度透视


在众多保险中介机构中,根据保险业务收入进行排序(剔除分公司及部分数据异常公司),整理出前 100 名中介公司名单,并对前 50 名与 2022 年进行对比分析 。



前 4 名的格局保持稳定,蚂蚁保、平安创展保险销售、明亚保险经纪、大童保险销售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66.60 亿元、53.87 亿元、47.33 亿元、37.12 亿元,总计 204.91 亿元,在前 100 强中占比 26.18%;净利润分别为 2.41 亿元、0.85 亿元、4.69 亿元、4.11 亿元,总计 12.05 亿元,占比 20.6% 。


从全行业范围看,头部效应更为显著。前 20 名经代公司保险业务收入 442.88 亿元,在前 100 强中占比超 56%;净利润 39.75 亿元,占比达 68%,占全行业的 65% 。与 2022 年相比,不少机构排名发生变动。整体趋势是经纪公司排名上升,代理公司排名下降,这与经纪公司凭借更强专业能力,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专业服务,进而盈利能力更强的情况相契合 。其中,元保保险经纪(北京)有限公司排名提升幅度Zui大,较 2022 年上升 39 位,现居 32 名。2023 年,元保保险业务收入 6.36 亿元,同比增长 140%,但净利润 02 亿元,同比下降超 40% 。元保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典型代表,其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 2023 年的互联网保险机构中较为普遍。而且,在保费规模相当的情况下,互联网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低于传统经代公司。例如,蚂蚁保保险业务收入虽高达 66.6 亿元,位居,但其净利润为 2.41 亿元,利润率低于传统的明亚、大童,明亚、大童分别以 47.33 亿元、37.12 亿元的业务收入,实现净利润 4.68 亿元、4.11 亿元 。


在所有机构中,净利润Zui高的是中升(天津)保险销售,达 12.53 亿元,远超其他经代公司,其次是英大长安保险经纪(6.28 亿元)、明亚保险经纪(4.68 亿元),排序与上一年一致,三家盈利总和 23.49 亿元,占前 100 名总盈利的 40.2% 。


总体而言,这 100 家经代机构中,2023 年净利润为正的有 78 家,合计盈利 60.62 亿元,净利润超 1 亿元的有 15 家;净利润为负的有 22 家,合计亏损 2.14 亿元。整体状况优于 2022 年,盈利公司数量增加了 11 家 。



四、2024 年发展挑战:“报行合一” 下的生死考验


金融监管zongju财产保险监管司在《年鉴》综述分析中指出,近 10 年来,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费规模持续增长,年均增长率达 22.42%,其中财产险保费年均增长率 20.26%,人身险保费年均增长率 35.71% 。


2023 年受 “炒停售” 等因素影响,增长态势得以维持,但 2024 年 “报行合一” 全面落地,打破了这种高速增长的局面。虽然 2024 年完整数据尚未公布,但根据同业交流数据,2024 年前三季度,寿险经代市场标保规模同比下降 30%,纳入统计的机构中,超半数险企经代渠道产能下滑,平均降幅超 60%,上半年情况更为严峻,单月同比降幅甚至常达 50%、60% 。业绩下滑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,佣金减少致使人员大量流失,部分从业者回流至个险渠道或选择离开保险行业,内勤人员也随之缩减。据了解,有头部经代机构裁员比例超 50% 。截至 2023 年底,全国保险公司销售人员 441 万人(含个人保险代理人 395 万人),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 250.5 万人,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 122.6 万人。可以预见,2024 年这些数字将大幅减少。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雎岚在发布《2024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》时表示:“若仅计算活跃人力,可能不足 100 万 。”


面对如此严峻挑战,经代渠道开始重新审视成本结构,纷纷改革基本法、调整组织架构,向一线业务倾斜更多资源。但Zui终成效如何,经代渠道未来走向何方,不仅取决于自身努力,还与行业发展的整体进程息息相关(完)。



51买牌——用二十九年行业经验给客户保驾护航
中中的高管中有在中国保险行业从业时间超过二十九年的老法师,公司进入保险中介公司股权交易居间服务行业已超八年。我们沟通了超二百六十家买家,一百多家卖家,成功完美操盘了四十一家全国性保险中介公司的股权收购(所有交易有电话、邮件、微信/钉钉聊天、居间合同、发票、流水、经办人电话等多核心要素佐证),真实经验值得信赖!(51maipai.com)

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 话:13167211956
  • 联系人:李经理
  • 手  机:400-600-0728
  • 微  信:13167211956
公司官网